• 免費熱線:400-048-9990 / 0851-88528520
    您現在的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關節炎儼然已是現代人的通病,以膝關節炎為例,青春期軟骨厚度為2.5公分,隨著年齡增長、使用頻繁而逐漸變薄,到55歲時一般只剩下0.5公分,若有外傷或長年負重者,軟骨可能更薄,甚至有破裂、骨刺的產生。

圖片源自:www.baicaolu.com

目前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以延緩病變的進程。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膝關節病變嚴重時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求減輕關節的負擔。藥物治療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還有控制炎癥的雙醋瑞因等,可以試用,但療效均不太肯定。對晚期病例,出現關節畸形及關節功能障礙者,需要在骨科進行手術治療??傮w上講目前臨床上尚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隨著干細胞研究的深入以及生物工程技術的普遍應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在探索這些技術方法在骨關節炎治療領域中的應用可行性,通過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試圖找到修復關節軟骨、恢復關節結構和功能的方法。這些方法也逐漸展現出較為樂觀的應用前景。

小編以“arthritis(關節炎)”和“stem cells (干細胞)”為關鍵詞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注冊的關節炎干細胞臨床治療研究已經有85項之多,其中一部分已經完成了臨床研究試驗,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初步評價。以地區來看,東亞、中亞和北美地區是干細胞臨床治療研究的主要地區。

由于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高增殖特性,取材容易,組織相容性好,表型穩定等優點,還能夠分泌大量生長因子和免疫調節因子促進組織自身修復的同時,抑制炎癥和自身免疫細胞的攻擊。所以因其抗炎、抗免疫特性,因此間充質干細胞是可用于關節軟骨細胞治療來源的另一選擇。

小編通過進一步查閱這些臨床研究注冊文件,32項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臨床治療研究中,我們發現歐美(13項)和中東及其他地區(18項)在關節炎干細胞治療中多傾向于應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這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國梅奧診所(注冊號為NCT03271229)。21項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臨床治療研究中,歐美占了將近一半(10項),其中包括較有名氣的美國斯坦福大學2項( NCT03014401、NCT03467919),日本武田制藥在西班牙開展的1項(NCT01663116該項也是異體干細胞治療);中國和韓國地區各4項。14項臍帶來源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關節炎臨床研究中,主要以中國為主(10項)、韓國1項、其他國家3項,而歐美則沒有使用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關節炎的臨床研究。

 

那么干細胞治療關節炎療效如何?

2013年,中國學者應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靜脈回輸入(4x107每次)結合抗類風濕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發現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回輸沒有導致明顯的并發癥,且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回輸患者血液中調節性T細胞比例明顯升高,并且一次治療效果可以持續3~6個月[2]。該研究肯定了干細胞治療的安全性及對于全身免疫調節的作用,但是治療后受累關節組織炎癥有無得到控制及骨和軟骨損傷的修復程度沒有持續報道。

2014年,韓國學者分別將1.0x107、5.0x107、1.0x108脂肪來源間充質干細胞關節腔內注射治療骨關節病,隨訪半年后發現,關節腔內干細胞注射不會導致明顯副反應,并且能夠觀察到明顯的軟骨再生[3]。

左側未治療前可見白色軟骨缺損,黃色軟骨下骨暴露,右側為治療后6個月。

同種異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Cx611)靜脈回輸治療141例類風濕關節炎的多中心、隨機、對照、單盲的研究結果顯示,異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是安全的[4]。2018年,國際細胞治療協會主辦刊物《細胞治療》(《Cytotherapy》)報道了應用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關節腔內注射,治療30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隨機、三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1期和2期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骨關節炎指數下降明顯,關節僵硬和疼痛減輕、活動受限程度下降[5]。

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炎研究和治療知名期刊《關節炎研究與治療》(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雜志報道了,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關節腔內注射治療60例骨關節炎患者的臨床和動物組織學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結合透明質酸能夠顯著減輕患者骨關節炎指數,并通過動物實驗顯示,關節腔內注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能夠促進關節軟骨的再生[6]。

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促進軟骨再生。Stempeucel-L:低劑量骨髓干細胞;Stempeucel-H:高劑量骨髓干細胞。

由此可見,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關節炎不會造成明顯的副作用,全身靜脈回輸可以有效調節患者免疫,間充質干細胞不但能夠改善關節炎臨床癥狀,還可以實現關節軟骨的修復再生。干細胞治療為廣大關節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愈希望。期待更高證據水平的研究和更有突破性的細胞治療技術,進一步推動這一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Centers for Disease C, Prevention: Prevalence of doctor-diagnosed arthritis and arthritis-attributable activity limitation --- United States, 2007-2009.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0, 59(39):1261-1265.

2. Wang L, Wang L, Cong X, Liu G, Zhou J, Bai B, Li Y, Bai W, Li M, Ji H et al: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safety and efficacy. Stem Cells Dev 2013, 22(24):3192-3202.

3. Jo CH, Lee YG, Shin WH, Kim H, Chai JW, Jeong EC, Kim JE, Shim H, Shin JS, Shin IS et al: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 proof-of-concept clinical trial. Stem cells 2014, 32(5):1254-1266.

4. Alvaro-Gracia JM, Jover JA, Garcia-Vicuna R, Carreno L, Alonso A, Marsal S, Blanco F, Martinez-Taboada VM, Taylor P, Martin-Martin C et a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expanded allogeneic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refrac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 (Cx611):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dose escalation, randomised, sing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b/IIa clinical trial.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17, 76(1):196-202.

5. Shadmanfar S, Labibzadeh N, Emadedin M, Jaroughi N, Azimian V, Mardpour S, Kakroodi FA, Bolurieh T, Hosseini SE, Chehrazi M et al: Intra-articular knee im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with knee involvement: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p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1/2 clinical trial. Cytotherapy 2018.

6. Gupta PK, Chullikana A, Rengasamy M, Shetty N, Pandey V, Agarwal V, Wagh SY, Vellotare PK, Damodaran D, Viswanathan P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ult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cultured, pooled,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Stempeucel(R)):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trial in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joint.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2016, 18(1):301.

回到頂部
亚洲午夜精品